English >>
 
 
 
科研队伍
专职科研人员
兼职科研人员
讲座和兼职教授
 
专职科研人员
首页 > 科研队伍 > 专职科研人员 > 正文
 
骆英
  发布日期:2019-01-11 阅读次数:
姓  名骆英出生年月1960.04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最高学位博士
职  称二级教授/博导任职年月2013.05
职   务科技部国际合作联合中心主任任职年月2016.10
所在学科固体力学博导/硕导博导
学习与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2010.07-2010.09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高级访问学者
2004.03-2004.09荷兰特温特大学 高级访问学者
1997.04-2000.1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学博士
1985.09-1989.06江苏工学院(江苏大学) 固体力学工学硕士
1978.12-1980.12镇江农机学院(江苏大学)机械制造系大学
工作经历
2016.10- 至今 国家“高端装备关键结构健康管理国际联合中心”主任
2007.11- 至今 机械工业机械结构损伤检测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学科带头人
2011.05- 2017.05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院长/教授、博导、学科带头人
2008.03-2011.05 江苏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院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教授、博导、学科带头人
2002.03-2008.03 江苏大学理学院 副院长/教授、博导、学科带头人
2001.02-2002.02 江苏理工大学科技与产业处 副处长/教授
1993.05-2001.01 江苏理工大学土木工程技术研究院 院长/副教授
1989.07-1993.04 江苏工学院,工程力学研究室 副主任/讲师
1980.12-1989.06 江苏工学院,材料力学教研室 助工/工程师

学术与社会任职

国家“高端装备关键结构健康管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力学一级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
江苏省重点学科力学学科带头人;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术带头人;
机械工业“机械结构损伤检测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江苏省机械及工程结构损伤诊断与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江苏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
江苏大学校级创新团队带头人;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
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备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分会常务理事;
华东基础力学与工程应用协会副理事长;
江苏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质量协会认证委员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地震协会理事;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镇江市力学学会理事长;
镇江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协会理事会副理事长;
《Structural Durability and Health Monitoring》期刊编委;
《振动、测试与诊断》杂志编委;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编委。
国家自然科学重大、重点项目评委专家;国家奖通讯评审和会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负责人。

主讲课程

本科生
工程力学概论、智能建筑材料与结构、 智能材料结构力学行为
硕士生
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固体实验力学、力学中的前沿及工程中的关键问题
博士生
多物理场耦合理论、压电测量学、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智能材料结构及多场耦合理论、力学中的前沿及工程中的关键问题

研究领域

结构健康管理、基于挠曲电效应的应变梯度传感器、智能压电传感与驱动器技术、非均匀介质在多物理场作用下的耦合规律和失效问题及现代结构损伤监测新技术研究。

科研项目

在研项目
《大型结构损伤检测的非接触快捷精确成像理论与方法》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1520101001)2016.01-2020.12(324万)骆英(1)
结题项目
[26].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有序生长制备技术及智能驱动/传感器件》国家高技术(863)计划项目(2009AA03Z107) 2009.1—2013.5(110万)骆英(1);
[25]. 《用于结构损伤监测的新型应变梯度传感器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272138) 2013.01-2016.12 (96万)骆英(1);
[24]. 《机械结构损伤检测中超声相控阵可控强度驱动和正交异性传感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75114)2009.1-2011.12(38万)骆英(1);
[23]. 《结构损伤检测中的应力波叠加偏移成像理论》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672068)2007.1-2009.12(31万)骆英(1);
[22] 《用于结构AE检测的连续分布式OPCM传感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5069)2004.1—2006.12(21万)骆英(1);
[21]. 《灵巧结构的损伤及失效问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072026)2001.1—2003.12(4万/21万)骆英(2);
[20]. 《智能机械结构及系统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59635140),骆英,主要完成人,证书(360-01-11910694);
[19]. 《大位移反铁电陶瓷/形状记忆合金集成、驱动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902002.2758),1999.1—2001.12,骆英(6);
[18]. 《裂纹、刚线性和夹杂物间的相互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572030)骆英(3);
[17]. 《微型涡轮发动机技术研究--子项目》 国防科工委重大基础科研项目(A2520060236)2006.1-2010.12 (50万) 骆英(1);
[16]. 《基于挠曲电效应的航空结构早期损伤监测应变梯度传感器》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优先发展领域课题(20123227130002)2013.01-2015.12(40万)骆英(1)
[15]. 《基于应力波理论的ASHM技术的研究》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299001)2007.1-2009.12(6万)骆英(1)
[14]. 《基于高性能压电纤维的正交异性传感/驱动技术》 江苏省高技术研究(BG2006026)2006.4—2008.12(100万)骆英(1);
[13]. 《AE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及重大灾害预警系统中的研究》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2005.1-2007.12(5万)(1721190050)骆英(1);
[12]. 《基于连续分布式传感技术新型声表面波AE传感器机理研究》 江苏省“青蓝工程”项目2004.1-2006.12(5万)骆英(1);
[11]. 《含压电和SMA灵巧结构损伤及失效问题研究》,国防科鉴字[2004]第178号,2005年,骆英(8);
[10]. 《粉粒物料自动定量充填新方法及应用研究》江苏省教育厅计划项目2003年03KJD410071,骆英(4);
[9]. 《工程结构参数传感测试机理研究》江苏省基础研究重点项目 江苏省科技厅(BK2001213)2002.1—2005.8(40万)骆英(1),该项目在2005年度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结题项目评议等级中荣获优秀等级;
[8]. 《压电碟型膜片弹簧作动筒的初步研究》江苏大学高级人才基金,2003.1-2005.12,骆英(1);
[7]. 《无轴承(磁悬浮)永磁同步电机及数字控制系统研究》江苏省高技术项目(BG2001029),20万元,2002.1—2004.12,骆英(5);
[6]. 《压电复合材料力学量传感器的传感机理及其应用研究》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99KJD130001),2000.1-2003.12,骆英(1);
[5]. 《应用于自适应结构的集成多功能1-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研究》航空基金(99G52065)1999.1-2001.12,骆英(2);
[4]. 《低吨位静荷载试验地锚杆反力装置的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计划项目,1995年12月29日通过省科委鉴定(95)苏科鉴字637号,骆英(2);
[3]. 《核电站温度应力分析程序PTSA》编号核总科鉴字257号,1994年,骆英(5);
[2]. 《钢轨温度应力检测仪研制》,1991.7-1992.12,主要参加及完成者;
[1]. 《电磁涡流比拟理论及试验台》苏高教鉴字84022,1984年,主要参加及完成者。

主要论著

论文:
[41].Li X, Luo Y. Flexoelectric Effect on Vibration of Piezoelectric Microbeams Based on a Modified Couple Stress Theory[J]. Shock and Vibration,2017,(2017-3-16), 2017, 2017:1-7.(SCI)
[40].Xingjia Li and Ying Luo.Size-Dependent Postbuckling of Piezoelectric Microbeams Based on a Modified Couple Stress The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2017, 9(4):1750053.(SCI)
[39].A. Marfo, Z. Chen and J. L. Acoustic emission analysis of fatigue crack growth in steel structures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2013, 4(7):239-249. 2013年7月
[38].A. Marfo, Y. Luo and Z. A. Chen. Quantitative acoustic emission fatigue crack characterization in structural steel and weld. 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 . 2013. ID 461529.
[37]. Adutwum Marfo,Ying Luo. Application of DIC in fatigue life prediction. Archives of mechanics. 2013 (SCI源期刊录用)
[36]. Han WenQin(#),Ying, Luo(*),Gu AiJun,Yuan, Fuh-Gwo,Damage Modes Recognition and Hilbert-Huang Transform Analyses of CFRP Laminates Utilizing Acoustic Emission Technique,Applied Composite Materials,2016.4.01,23(2):155~178.(SCI:000372164100004)
[35].Aijun Gu, Ying Luo, Baiqiang Xu. Continuous Condition Monitor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using an Active Diagnosis Method,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2016,15(1): 104-112. (SCI: 000372905600008)
[34].Aijun Gu, Ying Luo, Baiqiang Xu. Experimental study on acoustic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nents, Smart Structures and Systems, 2015, 16 (1):67-79.(SCI:000360305300004)
[33]. Ziping Wang, Ying Luo. Focusing Modeling of OPFC Linear Array Transducer by Using Distributed Point Source Method. Abstract and Applied Analysis. 2014, http://dx.doi.org/10.1155/2014/840748 (SCI: 000335037300001)
[32]. Ying Luo, Hong Li, BaiQiang Xu, Gui Dong Xu . Spectr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modeling of ultrasonic guided waves propagation in layered viscoelastic film/substrate material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2010. (108): 123505-123511. (SCI: 000285768800025)
[31]. Yong Dai, Bai Qiang Xu, Ying Luo, Hong Li, Gui Dong Xu.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f the interaction of laser-generated ultrasound with a surface-breaking notch in an elastic plate. Optics & Laser Technology. 2010, 42(2): 693-697.(SCI)
[30]. Binghao Bao, Ying Luo. Theory of magnetoelectric effect in laminate composites considering 2D internal stresses and equivalent circuit.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2011, 109: 094503-1-5. (SCI: 000290588500118)
[29]. 鲍丙豪,骆英. 有限输入阻抗下压电磁伸层叠材料磁电效应理论及实验. 物理学报. 2011,1(60):1-7. (SCI: 000287419100102)
[28]. 鲍丙豪,任乃飞,骆英. 横向偏置场作用的非晶带巨磁阻抗效应理论. 物理学报. 2011,3(60):1-6. (SCI: 000292017800103)
[27]. 鲍丙豪,骆英. 纵向极化与磁化叠层复合材料磁电效应理论及计算. 物理学报. 2011,60(6):1-6. (SCI: 000288925700099)
[26]. Ying Luo, Ziping Wang, Baiqiang Xu. Experiment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in Concrete Structure Using Stack Migration Imaging Technology. Journal of Advanced Concrete Technology. 2012,1(10):41-46. (EI: 20121614953161) (SCI: 00314165200004)
[25]. Ziping Wang, Ying Luo. Optimal design of OPCM sensor by the orthotropic ratio.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11, 464:350-353.(EI: 20111213770620)
[24]. Ying Luo, Ziping Wang. Fabrica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OPCM array transducer.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1, 83:109-115. (EI: 20113514285645)
[23]. Ying Luo, Zhongfang Li. Application of Prestack Migration Theory in Flaw Detection of Concrete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 2010, 10(3):326-332.
[22]. Ying Luo, Ziping Wang, Baiqiang Xu and Fuh-gwo Yuan. The pre-stack migration imaging technique for damages identification in concrete structures. 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2011, 1, 51004: 1-4.
[21]. 顾建祖,郝文峰,骆英,汤灿. 固有模态函数振动传递率损伤识别实验研究. 实验力学. 2010. 25(4):386-392
[20]. Luo Ying, Shen Yi.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model for 2-dementional micro-actuator in MEMS-based data storage, World Journal of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2007, 3(4):315-320
[19]. 骆英,刘红光, 赵国旗, 顾建祖.表面弹性波OPCM传感器标定.光学 精密工程. 2008, 16(12): 2334-2340 (EI)
[18]. 骆英,王自平,顾建祖. 叠加偏移成像技术在混凝土损伤识别中的应用.无损检测,2008, 30(12):881-884. (EI)
[17]. 骆英, 李忠芳. 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中的叠前偏移理论及应用. 工程力学, 2009,26(2):182-187(EI)
[16]. Jianzu Gu, Wenfeng Hao, Ying Luo. Investigation of damage identification for glass curtain wall based on Hilbert-Huang transform and transmissibility func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lling,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2011,13(5) (EI)
[15]. 沈毅,骆英.OPCM动态传感性能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研究.传感技术学报.Vol.17.3(2004.9):399-402
[14]. 赵国旗,骆英等.基于压电正交异性分布式AE技术的初步研究,振动、测试与诊断,2003,23(4):268-270(EI)
[13]. Hua S-Q, Luo Y, Zhao G-Q. High precision automatic measurement method of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Guangdianzi Jiguang/Journal of Optoelectronics Laser,2007;18(7):820-823. (EI)Accession number:073510792888
[12]. Hua, Shi-Qun; Luo, Ying.High precision measurement of alignment error based on theory of interference ,Zhongguo Jiguang/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2006;33(1):76-80. (EI)Accession number:06129773056;8868287
[11]. Hua, Shi-Qun; Luo, Ying; Zhao, Guo-Qi.Method of measuring small rotating angle based on slit diffraction,Guangdianzi Jiguang/Journal of Optoelectronics Laser,2006,17(8):978-981. (EI) Accession number:064310201097
[10]. Liu Q-H, Luo Y, Zhu B-Y, Zhu J-G. Novel SHM technique based on OPCM AE sensors. Jiangsu Daxue Xuebao (Ziran Kexue Ban) /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6; 27(2):172-175(EI)
[9]. Fan X-H, Luo Y, Wu Y-X.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beams subjected to dead load. Jiangsu Daxue Xuebao (Ziran Kexue Ban) /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6;27(1):75-78(EI)
[8]. Gu Jian-Zu,Wang Xin-Wei, Luo Y. Application of OPCM sensors in structure health diagnosis . 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 2007; 20(3):381-387
[7]. Zhu J-G, Luo 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piezo-actuator. Yadian Yu Shengguang/Piezoelectrics and Acoustooptics 2006; 28(1):27-29+32(EI)
[6]. Zhao G-Q, Shen Y, Luo Y. The sense investigation on orthotropic piezoelectric composite materials based on FEM. Journal of Test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2005; 19(1):98-102
[5]. Shen Y, Luo Y, Zhu J-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n the OPCM sensors using FEM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Sensors and Actuators 2004
[4]. Shen Yi,Luo Ying. Research on sensing characteristic of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 based on AE numerical simulation. Instrument Techniques and Sensor,2005;9:47-8
[3]. Wang Yu-Gang, Luo Ying, Liu Zu-Ting .Study on waveform acoustic emission technique for monitoring breakage in concrete materials.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5,24(5):803-807(EI)
[2]. Gong Renrong,Cheng Zhiqin,Gu Jianzu,Luo Ying,Experimental study on modal acoustic emission for defect locating in structural materials,2006;25(3):176-179+192(EI)
[1]. Luo Ying, Tao Baoqi. The OPCM Strain Gauges for Strain & Stress Measurement of the Orthotropic Material Structures [J]. Acta Mechanical Solida sinica. 2000, 13(4):337-345. (SCI)
专著:
柳祖亭、顾利平、骆英、顾建祖.桩基振动分析与质量监测.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获奖情况

9. 2017年5月获评江苏省创新争先奖状。
8. 2016年10月荣获“十二五”机械工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7. 2007-2010年连续被评为校“优秀硕士生导师”;
6. 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创新创业先进个人;
5. 2005年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
4. 2004年陈宜周、王钟羡、骆英、林筱云《弹性体裂纹问题的积分方程方法研究》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3. 2004年陈宜周、王钟羡、骆英、林筱云《多裂纹问题积分方程方法》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 1995年“低吨位静荷载试验地锚杆反力装置的研究 ” ,编号( 95)苏科鉴字637号,获1999年度江苏理工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主持);
1. 1986年科研项目“电磁涡流比拟”获机械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及完成者);

发明专利

[12]骆英、经正男.一种嵌贴CFRP筋抗剪加固混凝土深梁的简单方法及其优化方法.专利号:201811018466.9
[11]骆英、徐晨光、许伯强、徐桂东、王自平.全光学非接触式复合材料板层裂损伤检测系统及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1410785231.8
[10]骆英、徐晨光、许伯强、徐桂东、王自平、周春杰.一种基于超声导波驱动/传感阵列的结构损伤评估方法.专利授权号:ZL201410784596.9
[9] Caifeng Chen. Jun Liu. Ying Luo. Method for preparing micro straight PZT piezoelectric fiber array.国际专利.专利授权号:PCT/CN2010/080554
[8] 骆英、朱建国.S型压电微位移放大机构,发明专利, 专利授权号:ZL03132072.4.
[7] 骆英、张礼华. 微型宽频带正交异性-声发射传感器, 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授权号:ZL200820017561.7
[6] 刘军、孟献丰、陈彩凤、邱艳芹、骆英. 一种PZT压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专利. 专利授权号:ZL200810123220.8
[5] 骆英,李传崴,鲍丙豪,朱步银. 一种基于压电串接结构的磁电层合材料. 发明专利. 专利授权号:ZL 201010297386.9
[4] 骆英、王自平、刘军、陈彩凤、赵国旗,一种用于金属材料检测的超声相控线阵换能器及制作方法.专利授权号:201310232519.8
[3] 骆英、王自平、刘军、陈彩凤、赵国旗,一种用于混凝土材料检测的超声相控阵换能器及制作方法.专利授权号:201310232520.0
[2] 鲍丙豪、骆英、王自平. 磁电式磁场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专利授权号:201010170803.3.
[1] 鲍丙豪,骆英. 一种栅结构磁电式磁场传感器及制作方法. 发明专利. 专利授权号: ZL200910031171.X.

重要学术  活动

中国力学大会:
[1].2017.8.13-8.16 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北京)
[2].2015.8.15-8.18  2015年中国力学大会[分会场邀请报告](上海)[3].2013.8.19-8.21  2013年中国力学大会[分会场邀请报告](西安)
[4].2014.11.13-16中国力学学会2014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十届理事会扩大会议(上海)
[5].2010.10.17-10.20 中国力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九届理事会扩大会议(大连)
[6]. 2006.10.28-30 中国力学学会第七、八届理事扩大会议(湖州)
实验力学大会:
[1].2018.10.11-10.15 第17届亚洲实验力学大会 The 17th Asian Conference on Experimental Mechanics(西安)
[2].2018.8.9-8.11 第十五届全国实验力学大学 邀请报告(葫芦岛)
[3].2017.10.27-10.29 物质非线性和失效行为实验力学研讨会(南宁)
[4].2017.4.8-4.10 2017全国实验力学多学科交叉研讨会 (西安)
[5].2016年8月参加第17届实验力学国际会议ICEM17 (希腊)
[6].2015年7月参加实验力学测试方法和技术(重庆)
[7].2014年8月参加2014全国实验力学新方法、新技术与未来发展战略研讨会(银川)
[8].2013年7月参加中国实验力学未来发展高层漫谈(银川)
[9].2012年11月参加第二届国际实验力学研讨会、第十一届亚洲实验力学研讨会、美国实验力学学会2012年秋季研讨会、第七届国际实验力学高端科学及技术研讨会暨联合国际研讨会(ISEM-ACEM-SEM-7th ISEM12)(中国台北)
[10].2011年11月参加第四届“二十一世纪的实验力学学科发展-海峡两岸实验力学研究会”并作报告(中国台北)
[11].2008年11月参加ICEM2008实验力学国际会议并作报告(南京,任大会主席)
江苏省力学大会:
[1].2014年12月参加江苏省力学学会九届八次理事会扩大会议(南京)
[2].2014年11月参加江苏省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 (镇江)
[3].2014年1月参加第二届“江苏省力学及相关学院院长论坛”--科学研究平台与团队建设
[4].2014年1月参加江苏省力学学会九届六次理事会扩大会议
[5].2013年10月参加江苏省力学学会2013年学术大会暨江苏省力学学会青年论坛 (镇江)
[6] 2008年7月参加第五届苏港力学论坛(苏州)
[7] 2004年7月参加首届苏港力学论坛(香港)
其他类型会议:
[1].2018.10.21-10.23  第四届国际结构健康监测与完整性管理会议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nd Integrity Management(杭州)
[2]2018.10.17-10.19  第二届轨道交通结构健康监测国际研讨会(青岛)
[3].2018.10.13-10.14  2018年华东基础力学与工程应用协会代表大会(青岛)
[4].2018.10.9-10.10  2018“高端装备结构健康管理关键技术”学术研讨会(镇江)
[5].2018.9.8-9.11 2018先进材料创新无损检测技术国际研讨会(上海)
[6].2018.6.13-7.2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 交流
[7].2018.5.15-5.17 高端装备关键结构健康管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会议暨2018“结构健康管理理论与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镇江)
[8].2018.1.12-1.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Fatigue﹠Fracture Theory﹠Experimental Technology(海口)
[9].2017.11.10-11.12 江苏力学大会’2017暨江苏力学青年论坛’2017 (常州)
[10].2017.11.8-11.10 The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DT in Aerospace(厦门)
[11].2017.7.21-7.24 第五届西南东北华东三地区基础力学教学暨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全国力学实验教学(凯里)
[12].2016.12.10-12.11 第一届飞行器健康管理技术国际研讨会(厦门)
[13].2016年12月参加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工作座谈会 (杭州)
[14].2016年10月参加第十届固体强度与断裂(FEOFS2016)国际会议 (日本)
[15].2016年9月参加华东固体力学会议 (上海)
[16].2016年6月举办复合材料结构完整性评估国际学术研讨会 (镇江)
[17].2016年3月举办全国智能传感力学机理、方法及应用研讨会(镇江)
[18].2016年4月参加第十八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郑州)
[19].2015年9月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CCCM-2)(江苏镇江,任第32场分会场主席)
[20].2015年9月参加第九届商用飞机复合材料应用国际论坛(镇江)
[21].2015年9月参加SHM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tructural Healthy Monitoring(美国)
[22].2015年8月参加2015年华东固体力学沙龙暨海洋工程与固体力学交叉研究会(宁波)
[23].2015年7月参加信息化条件下的力学教学研究与实践(南京)
[24].2015年6月参加镇江市力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 (镇江)
[25].2014年11月参加高温环境试验方法与技术战略研讨会(北京)
[26].2014年11月参加中国力学学会2014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第十届理事会扩大会议(上海)
[27].2014年10月参加 2014 SEM Fall Conference a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nsive loading and Its Effects(北京)
[28].2014年10月参加土木工程改革国际会议(南京)
[29].2014年10月参加2014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成都)
[30].2014年9月参加第十七届华东固体力学学术会议(合肥)
[31].2014年8月参加2014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峰会暨学术交流会议(厦门)
[32].2014年8月参加2014年教育部力学类专业教指委第二次会议暨全国高校力学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
[33].2014年6月参加华东固体力学沙龙暨江苏大学力学学科建设研讨会
[34].2013年11月参加2013年高校力学课程教学报告会-“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
[35].2013年10月参加2013年疲劳、损伤与断裂研讨会
[36].2013年7月参加第三届东北、华东与西南地区力学教学学术研讨会(青岛) [37].2012年10月参加第五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全国超声电机技术研讨会
[38].2012年8月参加第23届理论和应用力学国际大会(ICTAM2012)并作分组报告(北京)
[39].2011年11月参加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aser Application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并作报告(南京)
[40].2011年11月参加香港-大陆纳米力学研究会并作大会报告(中国香港)
[41].2011年8月参加World Conference on Acoustic Emission-2011并作报告(北京)
[42].2010年7月-9月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
[43].2010年5月举办中美先进传感器及生物敏感技术workshop(江苏镇江,任大会主席)
[44].2009年9月参加ESMC2009欧洲固体力学会议并作报告(葡萄牙里斯本)
[45].2008年8月应邀赴澳大利亚参加ICTAM2008力学大会并作报告
[46].2007年11月参加结构健康监测进展国际会议并作大会报告(南京)
[47].2007年10月应邀赴加拿大参加ICAST2007并作报告
[48].2007年9月参加IWSHM2007结构健康监测国际大会(美国)
[49].2007年5月参加SMSST07世界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技术论坛并作报告(南京、重庆)
[50].2006年9月赴韩国参加INABIO07国际会议并作大会报告
[51].2002年赴美国加州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52].多次邀请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Fuh Gwo Yuan教授、Bill Yuh J. Chao教授、美国普度大学S.C.MaxYen教授、加拿大Zengtao Chen教授、美国密西西比大学Hongda Chen教授等专家来我校学术交流

联系方式

  电话:0511-88790023  email: luoying@ujs.edu.cn
  镇江市学府路301号84信箱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212013

 
版权所有:江苏大学结构健康管理研究院 Copyright © 2018-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  邮编:2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