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江苏大学门户 ENGLISh
 
  1. 1
  2. 2
  3. 3
  4. 4
  5. 5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专业设置
教学实践基地
专业评估与认证
研究生教育
专业设置
研究生实践基地
留学生教育
留学本科生
留学研究生
教学成果
本科生教学成果
研究生教学成果
精品课程
专业设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设置 > 正文
 
土木工程专业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别:土木类  专业代码:081001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宽厚的土木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良好的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土木工程相关的注册工程师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等专业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技术开发以及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胜任解决土木工程领域工程技术问题的工作岗位,成为所在单位部门的工程技术或管理骨干。

  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在毕业时应掌握现代土木工程基本理论、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基本原理、经济管理知识和相关技术,着重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与素养:
  1.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
  2.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能够设计(开发)满足土木工程特定需求的体系、结构、构件(节点)或者施工方案,并在设计环节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在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具有创新意识。
  4.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收集、处理、分析与解释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5.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能够基于土木工程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标准,评价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的方案,以及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7.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了解中国国情、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做到责任担当、贡献国家、服务社会。
  9. 在解决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在多学科组成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
  10. 能够就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在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环境中理解、掌握、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12.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提高自主学习和适应土木工程新发展的能力。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力学

  核心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测量、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基础工程设计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土木工程施工与组织、混凝土结构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工程经济学

  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八年,工学学士。

  毕业学分要求详见“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深造机会:该专业所在学科在我校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授予权,还设有道路与铁道工程、工程力学博士点。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优异的毕业生可以免试推荐,直接攻读土木工程及力学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目前该专业所在学科有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20余人。

  就业状况及趋势:土木工程专业已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并在有效期内(2020.1-2025.12)。近三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良好,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由于建筑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具有巨大作用,因此本专业学生的就业趋势将持续走好。学生毕业后可在房屋建筑工程及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投资、教育、开发部门从事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20版).pdf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组织机构
规章制度
院史沿革
校友风采
师资队伍
研究生导师
学院教师
兼职教授
人才招聘
人才培养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
教学成果
精品课程
 
学科科研
学科建设
科研平台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社会服务
 
实验平台
实验室
管理制度
先进仪器
 
党群工作
组织机构
党建动态
分工会工作
关工委
实践专栏
光荣榜
学生工作
工作团队
规章制度
科技创新
就业创业
团学风采
致远工作坊
下载中心
各类表格
教学文件
学工文件
 
地址: 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 邮编: 212013 电话:0511-80611110 邮箱:tmlxxy@uj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