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论著 | 代表性论文 [10] H. Cui, Z. Wang*, J. Zhang, F. Antonio, G. Alfredo Güemes.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for 2 Flexible Fan-shaped Interdigital Guided Wave Transducer.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 2024, 376:115590. [9] Z. Wang, B. Li, H. Cui, G. Alfredo. F. Antonio. Damage Imaging Method Based on Circular DE-IDT Array for Phased Array Data Fusio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2023.10. DOI: 10.1177/14759217231210507 [8] Z. Wang, H. Cui, F. Yue, B. Li, R. Gorgin. Research laser scanning damage detection method in f-k domain for laminate composite material. 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 2024, 2. DOI: 10.1177/00219983241235151. [7] Z. Wang, H. Cui, A. Zhou, et al. Optimization design of an annular flexible IDT array based on a PDMS-PVDF substrate.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2023, 34(18):2124-2132. [6] Z. Wang, A. Zhou, D. Hao, et al. Research on the Sensing Performance Calibration of Omni-directional Broadband Interdigital Transducer based on PVDF Substrate.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2023, 34(1): 79-88. [5] G. Rahim, Z. Wang*,Baseline-free damage imaging technique for Lamb wave based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s. Smart Structures and Systems. 2021, 28(5):689-698. [4] Z. Wang, Y. Fei, L. Qian, et al.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Design for Single Layer Surface Acoustic Wave Interdigital Transducer (SAW-IDT).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2021, 50(11): 3917-3923. [3] Z. Wang, L. Qian, Z. Jiang, et al. Vibration Effects of Stand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for Separating Suspended Particles in Lubricating Oil. AIP Advances. 2020. 10(4): 045013. [2] Z. Wang, Y. Luo, G. Zhao, et al. Design an OPCM Phased Array Transducer for Damage Detection in Concrete Structure. Research in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2016,27(4):204-215. [1] Z. Wang, Y. Luo, G. Zhao, et al.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an OPFC ultrasonic linear phased array transduc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in Design, 2017, 13(1):57-69. 教材: 吴卫国、王自平、刘红光. 工程力学实验. 江苏大学出版社. 2018.2 |
获奖情况 | 代表性教学奖励 [10]2024年5月获江苏高校外国留学生教学观摩比赛校二等奖 [9]2023年2月首届“智慧树杯”全国混合式教学案例创新大赛特等奖 [8]2022年3月获第七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年度教学创新三等奖 [7]2022年1月获江苏大学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副高组一等奖 [6]2021年11月获2021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 [5]2021年8月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4]2021年7月获江苏大学第二届信息化教学竞赛一等奖 [3] 2020年8月获首届长三角高校工科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基础力学实验组特等奖 [2] 2018年10月获江苏大学第九届教师竞赛(高级组)二等奖 [1] 2015年7月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获江苏省本科组一等奖 代表性荣誉 [7] 2022年5月获第三届江苏大学优秀研究生任课教师 [6]2021年11月获“2021年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 [5] 2021年7月获江苏大学2020-2021年度“三全育人”先进个人奖 [4] 2020年9月江苏大学“优秀教师” [3] 2017年12月江苏大学“青年岗位能手” [2] 2017年5月荣获2016年度土力学院“致远”优秀教师—优秀学业导师称号 [1] 2015年11月获2012-2015年度江苏大学优秀学业导师 代表性指导学生获奖 [10]2024年6月第十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D模块BIM全过程造价管理与应用”一等奖 [9] 2023年12月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决赛二等奖 [8]2023年7月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东分赛区三等奖 [7] 2022年11月第十九届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与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一等奖 [6]2022年10月第十届江苏大学物理实验创新大赛二等奖 [5]2021年8月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分赛区三等奖 [4]2021年7月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初赛团队二等奖 [3]2021年11月第十八届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与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三等奖 [2]2021年11月第九届江苏大学物理实验创新大赛二等奖 [1]2020年8月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初赛团队一等奖 |
发明专利 | 中国发明专利 [10] 王自平、张佳祯、崔航睿、高进、夏庆威. 一种用于轴承损伤监测的集成式SAW无线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202410163911.X. [9] 王自平、杨世超、姜子阳、林峥峰. 一种压电堆点聚焦换能器.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202211239670.X. [8] 王自平、姜子阳、杨世超、林峥峰. 一种用于基桩完整性检测多通道环形阵列成像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202211233883.1. [7] 王自平、费跃、周爱、李秉乾、陈向晖、田茂远、殷贺. 一种基于粒子群追踪的相控阵列等强度聚焦优化算法.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202110411244.9. [6] 王自平、周爱、郝东辉、王嘉涛、章月、殷贺. 一种用于叉指式换能器的性能标定装置及标定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号:ZL202110573575.2. [5] 王自平、骆英、赵国旗、许伯强. 一种润滑油微粒分离装置的设计及制作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号:ZL:2017106543804, 2020.2.11. [4] 王自平、钱磊、徐晨光、费跃、陈良彬.一种叉指换能器阵列及制作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号:ZL 201910789049.2 [3] 王自平、徐晨光、赵杰、钱磊、徐桂东. 一种基于频域分模态叠加损伤成像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号: ZL201910071998.7.公开日:2019.5.21. [2] 王自平、骆英、徐晨光、袁福国、许伯强、蒋政轩. 一种全方位宽频带柔性介电弹性叉指换能器及制作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ZL.201910048342.3. 公开日:2019.5.3. [1]王自平、蒋政轩、李美夏、殷贺、李业飞. 一种油液中悬浮微粒计数检测装置及其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CN201710654362.6. 公开日:2017.11.10. 软著 [2] 王自平,费跃,殷贺,周爱,李秉乾. 无损检测技术中导波多模态融合成像信号处理软件V1.0, 登记号:2021SR1142519,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7865145号. 2021.8.3 [1] 王自平,费跃,殷贺,桑胜,周爱,李秉乾. 超声相控阵PSO优化App V1.0, 登记号:2021SR1142296,证书号:软著登字第7864922号. 202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