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郭万林教授应邀来我院,在会议中心第三报告厅做了题为“前沿之上的力学”的主题报告,学院部分师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由院长毕勤胜教授主持。活动开始,毕院长对郭院士到访我校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郭院士的研究领域和其在疲劳断裂力学、纳米材料与水伏材料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紧接着,郭院士为大家做了“前沿之上的力学”学术报告。郭院士首先回顾了他多年来在前沿力学研究中的心路历程、所得成果及体会。郭老师介绍了他在黄玉珊先生的指导下,在研究生期间就将经典的二维疲劳断裂理论成功推广到了三维,解决了许多飞机型号中的关键问题,所提出的理论为国际学者所公认,其三维约束因子在国际上被称为“郭因子”,并且将其推广到无限薄、无限厚及微纳米尺寸材料等工程情形,为重大型号的研制及疲劳寿命的准确预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次,郭老师详细介绍了其在微纳米力学的研究方向上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并举例介绍了他提出的力-电-磁-光的多场耦合理论框架,解决了分子动力学和密度泛函理论都不能准确描述的二维材料的范德华相互作用的问题,利用高通量搜索发现了100多种二维金属氢化物材料,并且揭示了其独特的物理力学性能,包括半导体性,拓扑性,狄拉克半金属性等;紧接着,郭老师介绍了其课题组提出的水伏学的概念和学术思想,以及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课题组所取得的水能转换效率已经超过目前最好的钙钛矿光伏器件;最后,郭老师号召年轻老师们尽快行动起来,跟上世界研究的前沿,为突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限制做出应有的贡献。郭老师在报告中还介绍了他的课题组在其他领域的进展和对科研教学的思考,为我校师生指引了光明的前沿方向。

郭院士的讲座工程背景浓厚,条理清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引起了师生们的强烈兴趣,与会师生对自己研究方向上的学术问题与郭教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郭院士严谨专业、亲切随和的人格魅力和作为一个前沿科学家强烈的责任感和为国奋斗的使命感更是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郭万林,男,1960年10月生。固体力学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米科学研究所所长,力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机械设计和凝聚态物理二级学科博士导师。
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8年入选江苏省首届攀登计划,2010年成功申请建设教育部“纳智能材料器件”重点实验室。目前承担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防预研和基础研究项目等科研项目。曾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波兰工作和访研,并在多国讲学,近年在国际会议做邀请报告30多次。
2017年11月,郭万林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